行业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行业动态>水泥价格和产业利润分析水泥价格和产业利润分析
发布时间:2012-09-18阅读次数:来源:国建联信认证中心
核心提示:2008~2012年形成了有史以来水泥生产线建设最大的高潮,而产能的释放高峰相应地会在2009~2013年。2011年已经成为历史,2012年上半年,水泥价格继续下探,未来市场如何,价格如何,效益如何?这固然取决于经济的发展,但还有赖於企业家的智慧,供给与需求搏弈的精彩画面最终还是要通过企业间,特别是大企业集团之间的合作与竞争来书写,来描绘,来编织,来创作……。
进入本世纪,随着技术结构调整的突飞猛进,水泥产业在技术装备更新换代、提高管理水平等方面取得了跨跃式的发展,企业的生产成本和运营成本大大降低,从而效益逐步提升。尽管在产业链价值传递的过程中受到上下游的挤压,水泥产业在发展和经营上仍然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进步。随着产量的增长不仅利润总额上升,更重要的是水泥的毛利率、销售利润率等经济运行指标不断改善(图1)。2011年水泥产量20.85亿吨,利润总额1019.66亿元,销售利润率11.09%,创本世纪的新高。此外,新型干法生产成本的大幅下降极大地加速了落后产能的淘汰,得以能在“十二五”期间新型干法水泥产量的比重突破90%,基本上淘汰立窑等落后产能。
但从获取利润、提高效益的角度来看,成本降低的空间越来越小,除了成本之外,影响利润最大的因素莫过于价格了。价格除了与成本有关外,还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市场的供需关系、竞争因素以及政府或行业组织的干预都会对价格产生重要的影响。对于水泥产业而言,多处于买方市场的状态,价格的波动不仅反映了供需双方搏弈,在很大程度上又是业内自身竞争的结果。
价格的简单回顾
业内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十年前一吨水泥能买两吨煤炭,十年后一吨煤炭买两吨水泥”。这是真实的写照,一点言之不过。低价竞争经常受到指责,但是始终未断,因此从1993年以来水泥价格长期走低,使全行业的毛利率、销售利润率至今没有达到有纪录以来的历史最好水平。我在2008年“从价格视角展望水泥产业利润前景”一文中曾说过,目前水泥价格与价值背离,没有反映出资源的升值,没有传递能源、劳动力的涨价,并且淹没了技术进步与结构调整对产业贡献的价值。
2008年水泥价格提升的始末
经济连续多年的高速增长,特别是2005年以来GDP增长率一直在11%以上,经济发展趋热,资源、环境矛盾凸现,CPI增长率逐渐上升,通胀困扰日益加重。按照2007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防过热、防通胀的精神,政府加大了宏观调控的力度,但2008年1季度固定资产投资价格同比仍大幅上涨至8.6%,比上年增加了6.3个百分点,其中比较突出的是原材料价格的上涨,钢铁上涨21.2%,水泥上涨9.8%。此事惊动了国务院高层领导,于是由发改委投资司牵头,在“五一”前夕召开了政府统计、投资、价格有关部门以及钢铁、建材(水泥)协会参加的专题会议。我临时受命赴会,会议要求协会对水泥价格上涨进行说明并提供今后一段时期水泥价格走势的预测分析,于“五一”假后第一个工作日上报。
时间紧迫。水泥价格多年低价徘徊,由于成本上升刚刚被迫调价,我深知此事对水泥产业事关重要,于是回来向领导汇报后立即边调研、边起草报告。在执笔这份报告的时候我的指导思想明确:要抓住这个机会,让高层领导了解十多年来,水泥价格低迷的现状,以及近期水泥价格上涨主要是由于煤炭价格上涨所推动,水泥企业利润空间已经难以压缩、从而传导上游产品涨价因素的结果。从报告呈上后的反应来看初步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然而事情的发展总是难以一帆风顺。就像人们对于煤炭、房地产价格的攀升都已司空见惯一样,对水泥价格常期原地踏步不前也都习以为常。2008年水泥价格一打破以往多年的沉寂、出现一定的涨幅就立刻被一些人认为有反常态。年中,反映“山东淄博市水泥价格大幅上涨”的专报信息被送到了中南海。于是发改委经济运行局7月2日来函要求协会,将近期水泥价格变化和对灾后重建及住房建设等方面的影响进行研究和分析并将相关建议一起于4日前提交一份书面报告。这次由雷前治会长亲自排兵布阵,火速约请山东的山水、中联、山铝三家水泥企业的代表就生产成本、出厂价格、企业效益和市场价格走势进行座谈了解,并让我即刻起草报告如期上报。这次时间更为紧迫,但有前次工作的基础,更为重要的是我已经感到,通过我们的努力,国务院的领导已经进一步了解了产业的状况,于是我满怀信心地又一次投入水泥价格的“保卫战”。
山东是多年来我国水泥价格的洼地,此次水泥价格合理、适度的上涨最后没有受到“专报信息”的影响,由于煤炭涨价造成水泥价格上涨也由山东波及到了国内其他地区。
合理的价格对经济效益至关重要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逐渐漫延到国内,经济下行的压力使需求增速大幅下滑。当年水泥产量增速下降至2.9%,是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最低值。但是全行业利润总额增长41.87%,销售收入、毛利率、销售利润率等其它经济指标全面上升。可以说2008年水泥价格的适度增长提振了整个行业的经济运行效益。
通过2008年水泥产量和价格的增长曲线,如图2(右)可以对价格的增长进行一个简要的分析。从需求来看上半年尚属正常,与此相应产量有8.7%的增长。下半年需求滑坡,连继三个月出现负增长,至使全年产量增速跌落至3%以下;而价格的增长一路上行,到10月份以后出现小幅回落。按照供求定律(Iaw of supply addemand)的原理:需求冲击引起价格、需求量同方向变动;供给冲击引起供给量、价格成反方向变动。由此我们可以利用价格和产量的相关性来分析造成价格上升或下降的原因。当相关系数为正时,说明影响价格的主要因素在需求方面;当相关系数为负时表明影响价格的主要因素在于供给;当相关系数接近于零时,表明供给和需求的影响力势均力敌。如图2(右)所示,2008年价格和产量的增长具有正相关(同方向)的特性,因而对价格冲击的主要原因在于供给——供给方面成本的增加造成了价格的上涨。从实际情况分析,2008年需求的增长逐渐萎缩,而产能在不断增长,当然不存在供给不足的问题。10月出现的价格增幅回落,其原因仍然出于供给方——供给偏高,产能过剩的苗头已经显现。
由于政府了解了水泥价格的情况,对2008年水泥价格上涨没有进行任何干预,水泥产业不仅顺利地传导了上游产品的涨价因素,也使长期被上下游产业挤压的利润空间得到了一些改善。按照年平均价格,2008年全国通用水泥出厂价格同比增长约15%,但却使水泥全行业的利润总额在产量增长不足3%的情况增长了近42%,足以说明价格对于利润的撬动作用。2003~2007年4年间,全国通用水泥出厂价格年均增长只有2.0%,2008年价格的提升使长期在低位徘徊的水泥价格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并使2003~2008年5年间的年均增长达到4.5%,这个水平均低于同期的PPI 4.79%的增长水平,水泥提价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4万亿投资”和产能过剩的进一步发展
前面谈到,2008年10月价格增速出现回落是出自供给方的问题,当年4季度国家经济下行的趋势已经明显,但水泥企业当年的效益大都不错,于是想在传统的旺季再赚一把,开足了马力,加上新增产能的释放致使供给加大。到2009年“4万亿投资”项目相继启动,拉动了水泥需求,但无奈产能增长更快。前10个月价格同比一路下降,如图3(左)所示,并在下半年呈现负增长,水泥价格增长曲线和2008年走势相反。从图3(右)可见,价格和产量的负相关特性比2008年有所加强,下行的原因在于供给的增加显而易见。在四季度,由于当年“三北”的气候关系,全国水泥产量连续三个月环比下降,这使价格同比下滑的局面有所扭转,但仍逗留在负增长区间。
2008年8月,我在数字水泥网发表了“新形势下要警惕水泥投资过热”的文章,提出“要力戒防止水泥新一轮的投资过热”,少数意见难以引起注意不足为怪,然而产能增长的先行指标——水泥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在2008上半年增长近70%,未来供给方面的增长将超出需求增长——本来可以作为预警的统计信息被忽视终究是一个遗憾,于是,2009年因投资过热出现产能过剩的态势事实上已经确立起来。当年,水泥产量增长17.9%,同比上升了15个百分点,利润总额增长34.2%,同比下降了7.6个百分点,经济运行效益应该说还是不错,但重要指标同比有所下降。
丰收的果实总是甜蜜的,尤其是新投产的生产线都赶上了好年景,“4万亿投资”的高潮以及随之而来的高需求掩盖了产能过剩的严峻性,水泥投资热有增无减。2009年9月30日到2011年底,两年多的时间全国共新建了463条水泥生产线,新增熟料设计产能达5.47亿吨,新增有效水泥产能超过8亿吨以上,产能爆发式的增长造成了空前的过剩。
产能过剩的压力和限电
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在2011年起步,而“4万亿投资”的多数项目也在2011年收尾。水泥产业首先要面对的是产能不断释放给市场带来的巨大压力。
2010年过剩产能的压力已经显现,但是由于下半年受限电的影响,水泥价格出现了先抑后扬的走势,如图4(左)。1~8月份,基本延续2009年末的状态,价格同比呈负增长。9月份以后,各地的限电措施使水泥供给受到了约束,“4万亿投资”工程处于中后期、又时逢传统的施工旺季,在供给和需求的共同作用下,水泥的价格短时间迅速攀升、又上了一个台阶。从图4(右)价格和产量的相关分析图上可见,9月份开绐,伴随着价格的升高相关系数曲线渐渐上移,到12月份供给和需求合力把价格推向了高峰,当时水泥价格涨幅超过40元/吨。可以说,限电政策像减压阀一样临时为水泥的产能过剩洩了一点压。
限电成就了水泥产业2011年的丰收
2011年水泥市场需求日趋平淡,价格走势相对平稳,4季度旺季不旺。供给方面,企业希望保住限电带来的高价格,限产保价起了较大的作用。图5(左)所示的价格同比曲线的走势与2010年相反,从9月份开始逐月下滑,12月份出现了负增长,同比增幅回到了限电前的水平。从图5(右)的相关系数曲线来看,相关系数大都为正,增幅回落的主因是需求的不振。
尽管2011年水泥价格回落,但幅度并不大,全国通用水泥出厂月平均最低价格仍保持到316元/吨的水平,年平均水泥价格比2010年约增长13.0%(由于2010年末才达到高价位),因此限电涨价在2011年对水泥利润的贡献远大于2010年,尽管有产能过剩的反作用,价格仍在相对高位,对效益的提升在2011年还是被突出地显示出来。在新增产能压力加大、市场不太看好的情况下,水泥全行业利润总额达到创纪录的1019.66亿元,毛利率、销售利润率也达到了本世纪的最好水平。
要阐明的结论和想像的空间
2008年和2010年末水泥的两次提价,一次是在需求疲软、成本上升的推动下企业调整价格;一次是在产能过剩的压力下、由于限电减少了供给,市场推动了价格上调。原因不同,但恰恰都是在市场环境不理想的时候,整个行业的效益得到显著提升,显示出价格对于水泥产业利润增长的重要作用。当前,从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来说对水泥需求仍然呈现刚性,供给量的变化对于价格具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以上就是本文的结论。但价格可视为目标,也可视为手段;在市场上或可驾驭,或不可驾驭。
研究历史是为了分析未来,回顾2008年以来水泥市场的跌宕起伏,必然会比照当前市场的搏弈,回顾2010年末限电引起的价格上扬,有人会设想如果没有限电的“减压阀”,可能出现相反的情况,或许会导致革命性的变化;也会有人考虑能否设计“减压阀”,重新演绎历史的故事。
2008~2012年形成了有史以来水泥生产线建设最大的高潮,而产能的释放高峰相应地会在2009~2013年。2011年已经成为历史,2012年上半年,水泥价格继续下探,未来市场如何,价格如何,效益如何?这固然取决于经济的发展,但还有赖於企业家的智慧,供给与需求搏弈的精彩画面最终还是要通过企业间,特别是大企业集团之间的合作与竞争来书写,来描绘,来编织,来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