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行业动态>中国经济升级需形成过剩产能退出倒逼机制

中国经济升级需形成过剩产能退出倒逼机制

发布时间:2013-10-28阅读次数:来源:国建联信认证中心
   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旨在化解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等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对于违规项目将重拳整治,计划5年时间取得重要进展。《意见》明确指出,要分别“消化一批、转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过剩产能,此外,确定了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的8项主要任务,包括严禁建设新增产能项目、全面清理整顿已建成的违规产能、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努力开拓国内有效需求、着力改善需求结构、巩固扩大国际市场等。目前,我国不仅钢铁、水泥、电解铝、汽车、纺织等传统产业,就连光伏、风电设备、多晶硅等新兴产业也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因此,化解产能过剩无疑是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重要一环。
    一、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化解产能过剩最有效的途径是政府进一步简政放权——只有遏制住通过审批权扩张投资项目的冲动,才能有效化解产能过剩。在2008年底金融危机全面爆发时,我国有很多行业曾经陷入危机,当时大多将其归结为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其实,有不少行业就是因为本身产能过剩引发的危机。迫于应对当时严峻的经济形势,政府紧锣密鼓地出台了很多产业扶持政策。这使一些本应退出市场的企业得以继续生存,但却失去了一次淘汰落后产能的难得时机。化解产能过剩的关键是转变政府职能,只有进一步简政放权、调整不合理的产业结构,才能从根本上遏制产能过剩的蔓延趋势。
    二、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产能过剩之所以在今天形成剪不断理还乱的严重局面,与传统的“GDP至上” 政绩观有很大的关系。一些地方政府在GDP增长、就业、税收等压力下,往往和中央调控产能过剩“唱反调”。为了保证GDP的高速增长,各地都急功近利,热衷于扩大投资、寻找项目和提高产能。这种单纯以拉升GDP为目标的粗放型投资政策,无疑进一步加剧了产能过剩。更为严峻的是,一方面国家正致力于化解产能过剩,但另一方面,在一些地方已经出现产能过剩的行业中仍有新的投资项目在开工。化解产能过剩首先需要改变唯GDP是从的政绩观,把发展思路转到以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上来,并利用市场的倒逼机制加大兼并重组,严格限制新增项目,形成抑制产能过剩、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合力。
    三、加快经济结构调整
    产能过剩已经成为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的一个集中表现,加剧了经济下滑、需求疲软、利润缩水,造成了很多的危害。首先是企业的生产处于低效益甚至无效益状态,靠贷款来建设又加剧了金融债务风险。产能过剩已使不少行业挣扎在亏损边缘,但因考虑到企业破产倒闭可能引发就业等社会问题,有关方面常常会想方设法维持其生存。这就导致市场竞争机制难以充分发挥择优汰劣的作用,落后产能无法淘汰。只有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才能有效淘汰落后产能,并为下一轮经济增长夯实基础。例如,美国就是通过产业升级,大力发展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使经济重心转向第三产业,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转型,引领了全球信息化革命,美国也由此摆脱了产能过剩,实现了经济结构的转型。
    四、提高居民消费能力
    通过扩大内需来消化某些过剩产能,例如实施棚户区改造、城镇地下公共设施、通村公路、防灾减灾工程、生态环境治理等。从国际经验看,启动民间消费是解决产能过剩的重要途径,而增加居民收入又是推动内需扩大和民间消费增长的关键因素。而要提高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关键在于改革、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同时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全面提高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的消费能力。
    五、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一是完善地方官员政绩考核机制。将绿色、创新、可持续发展等纳入地方政府考核指标体系。二是转变政府管理职能。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投资体制改革,处理好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的关系,将政府职能由直接干预和参与经济发展向创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为主转变。三是严格市场准入管理。重点强化“两高一资”行业能耗、环保、土地、安全等硬约束指标和专项监督检查,从源头上淘汰落后产能。四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建立和完善能真实反映市场供求状况、资源稀缺程度和生态补偿的价格形成机制。五是加强产业、信贷、财税、土地、价格等多种政策的协调配合。把有限的要素资源引导和配置到先进产能的发展上,并通过配套改革,更多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形成过剩产能退出的倒逼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