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行业动态>中部四虎将迎来“黄金十年”中部四虎将迎来“黄金十年”
发布时间:2014-01-17阅读次数:来源:国建联信认证中心
“不东不西,不是东西”——过去,这句近似调侃的话常常挂在中部地区干部群众嘴边,尽显中部地区在经济环境和政策扶持方面的尴尬与无奈,但近两年情况发生了一些变化。
以武汉为例,国务院批复的《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明确了武汉的定位:“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
而《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2011~2012)》则显示,长沙市成为全球竞争力提升速度最快的10座城市之一,位居第四,排名仅次于圣何塞、香港、苏州。
一个相当于四个富士康深圳龙华园区那么大的工业园亦落户河南郑州,该省今年外贸进出口增长15.8%中有11.8个百分点由富士康拉动。
除了武汉、长沙、郑州,合肥作为中部“四虎将”中的后起之秀,荣登中国服务外包“产业成长性”排名榜首。到2013年底,该市服务外包接包合同执行金额突破7亿美元。
中部,这个曾经被遗忘的区域,近年来GDP增速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并伴随 “中部崛起”国家战略的深入推进,在中国经济版图中发挥着越来越举足轻重的作用。区域经济专家认为,中部正经历着高速发展的“黄金十年”,是中国经济未来十年的希望所在。
从“不东不西”到国家中心
在武汉市市长唐良智看来,中部崛起的最大动力就是扩大内需,而扩大内需的必要条件,就是建设低成本要素、高效率流动的大市场。
于是,京东商城来了,签约武汉阳逻;阿里巴巴来了,拟投4亿美元在武汉建华中最大物流配送中心;当当、苏宁、国美、卓越亚马逊、1号店、凡客诚品等均在武汉布局华中区物流配送仓储中心……戴德梁行武汉及长沙公司总经理杨良军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一座城市经济活跃度的最直接体现便是物流业的发展水平。”
杨良军指出,包括普洛斯、丰树、新地在内的国内外知名物流地产开发商在武汉积极拿地布点,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座城市的发展潜力。
据统计,2004年~2012年武汉社会物流总额以年均19.8%的速度增长,高于同期全国18.5%的水平。物流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进一步增大,2012年全市物流业实现增加值815亿元,同比增长20%,明显高于过去9年年均16.3%的水平。
不仅如此,2013年12月28日,武汉在一天之内迈入城铁、地铁、高铁共驰骋的“三铁交会”新时代。当天,湖北省交通厅厅长尤习贵既兴奋又激动,在他看来,武汉迈出的这一步,使得它与北京、上海、广州站在了同一个平台上。
地处中部的武汉,正在成为全中国最重要的交通与物流枢纽,彻底告别了“不东不西”的旧状。
被富士康改变的城市
同样在中部,河南郑州近年来的外贸进出口增长速度令人艳羡,而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一家台资代工企业——富士康。
早在2007年,河南省外贸总量不过100亿美元。2010年8月2日,富士康在河南郑州的首条生产线正式投产,当年河南外贸同比增长达到32%;2011年,直接跨过200亿美元跃上300亿美元大关,这一年同比增长高达83.5%,其中出口增幅居全国第2位,中部第1位。
而郑州海关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河南省进出口总值599.5亿美元,与2012年相比增长15.9%,外贸进出口规模继续保持中部六省第一,外贸进出口增速排在全国第八位,进出口规模排在全国第12位。
富士康之于河南,改变的不仅仅是一连串的外贸数据,而是当地的支柱产业和当地人的生活。位于郑州市航空港区的富士康园区,高峰时期有高达30万人在这里上班,即使在平时,富士康郑州园区的员工人数,也稳定在20万人以上,几乎等同于一个县城的人口体量。得益于富士康效应,河南省在六大支柱产业中的钢铁、电解铝、煤炭等纷纷“凋零”时,最终保住了经济的正增长。
此前,虽然河南的GDP总量位列全国前五,但真正的现代工业项目其实非常缺乏。随着富士康的入驻,河南省开始逐渐形成新的电子产业基础,目前,包括中兴、酷派、TCL、康佳、华为、联想、小米、天语等智能手机品牌商都在与河南加强对接洽谈。
金融资本撬动中部市场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脉,金融兴,市场活。随着“中部崛起”国家战略的深入推进,武汉、长沙、郑州、合肥这中部四虎将越来越重视发展金融业对于区域经济的重要性。
眼下,金融领域的一系列改革创新正在武汉先行先试。东湖高新区作为全国第二个自主创新示范区,为资本市场改革搭建了平台。“新三板”扩容,武汉进入首批梯队,全国仅北京、上海、天津、武汉4家。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等11家要素市场首批通过国家清理整顿,为中部首家。中小企业私募债、券商主导的创新等业务,武汉也位居全国前列。截至目前,已有28家全国性金融机构在武汉设立了后台服务中心,数量与北京、上海比肩。2012年,武汉完成金融业增加值530亿元,占地方生产总值的6.62%。
武汉市副市长邢早忠曾在多个场合谈到,实现“武汉梦”离不开金融的支撑。武汉将力争到2020年全面建成中国中部地区的区域金融中心,以及以科技金融为重点的全国性专业金融中心、全国性的金融后台服务基地,金融业的增加值力争达到2000亿元。到2030年,要建成以全国性专业金融中心为突破口,形成与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相匹配的全国性的金融中心。
不光是武汉,合肥、长沙、郑州亦在金融领域发力。武汉市金融办副主任方洁就透露,在中部地区,郑州、长沙、南昌、合肥都制订了详细的金融中心政策规划和政策支持措施。“几乎所有城市都在出台更加优惠的政策,创造更加良好的金融环境。 ”方洁直言,中部区域金融中心的争夺已经进入到白热化状态。
伴随着区域金融中心的竞争,中部四虎将的产业规模正利用金融资本杠杆在不断壮大。据统计,武汉市境内上市公司45家,长沙40家,合肥29家,郑州21家。2013年四城市的GDP同比增速都在9%以上,高于全国增速。
“中部在未来5~10年肯定是一片发展热土,尤其是产业转移过程中所带来的金融机会。”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微博)指出,中部发展金融业,一要紧密地和实业结合在一起,尤其是和产业转移结合在一起;二是以融资型为主的金融中心,而不是以交易为主的金融中心。
“第四极”最有戏
在中部四虎将中,武汉、合肥、长沙三地因“长江中游城市群”而走得更近,互动、交流更为频繁。2012年12月底,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克强在江西九江主持召开区域发展与改革座谈会,谈到长江中游城市群时说,把安徽纳入进来,“中气十足,中国经济就有希望。”
根据李克强的意见,2013年3月,长沙、合肥、南昌、武汉四市于武汉达成《武汉共识》,将联手打造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依托的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
武汉市市长唐良智在接受本报专访时曾指出,近年来,长江中游城市群制造业发展势头强劲,武汉、长沙、合肥、南昌等城市的工业总产值平均增速都在20%以上。比如,武汉的汽车、电子信息、能源环保、装备制造、食品等产业产值都在千亿元以上。长沙的工程机械产业享誉全国。南昌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合肥是我国最大的家电生产基地。长江中游城市群完全有可能成为国家第四个制造业中心。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中心研究员易鹏则认为,长江中游城市群是未来“第四城市群”的一个强有力的博弈者和参与者。中国现在三大城市群的产业承载空间趋于饱和。中国13.5亿人口,未来城市化要达到70%,就要以城市群作为主体形态,那么在中西部这些资源承载力、区位、人口集聚也比较不错的地方可以培育城市群。长中游城市群水资源丰富,有庞大的经济辐射范围和腹地,现在产业基础发展不错,人口规模最保守也在2亿人左右。
“目前这个城市群有几个龙头城市,武汉、长沙、合肥、南昌快速发展,增长速度比较快,在中国城市中间的份额和话语权在提升,所以长江中游城市群肯定是未来中国第四城市群最有力、最热门的竞争者。”易鹏说。
昔日孔雀“东南飞”,今日纷纷“中部飞”,越来越多的世界500强企业在中部落户、投资,越来越多的海内外人才在中部安家、创业。
百业俱兴,商家云集。一部新的经济大戏,正在中国的中部火热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