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行业动态>6月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创9个月新高 三季度成关键6月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创9个月新高 三季度成关键
发布时间:2014-07-30阅读次数:来源:国建联信认证中心
7月2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工业企业财务数据显示,1-6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8649.8亿元,同比增长11.4%,增速比1-5月份提高1.6个百分点。
其中,6月份实现利润总额5880.8亿元,同比增长17.9%,增速比5月份提高9个百分点,创下去年10月份以来9个月新高。
“从上半年数据来看,不仅是工业增加值在回升,其他指标比如利润总额也在好转,反映了工业企稳回升的势头。”宏源证券高级分析师范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三季度工业数据还将继续向好。
6月利润增速加快
今年前5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28万亿元,同比增长9.8%;经过6月一个月后,上半年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1.4%,提高1.6个百分点。
这其中,主要归结于6月单月工业企业利润增速的显著加快。
数据显示,6月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同比增长17.9%,增速比5月份提高9个百分点,创下去年10月份以来9个月新高。
国家统计局工业司何平在解读1-6月工业企业利润数据时表示, 6月利润增速加快主要归功于五大因素。
首先,销售增长加快。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0%,增速比5月份加快3.1个百分点。
其次,成本有所下降。6月份,企业主营业务成本同比增长9.5%,增速比主营业务收入低0.5个百分点。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6.08元,同比下降0.41元。而5月份则同比增加0.27元。
再次,企业会计核算因素的影响。一些规模较大企业、上市公司非主营活动的收益在季度结束月份集中入账,造成利润出现较大波动。
此外,少数行业拉动作用明显。6月份,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等5个行业,影响利润增速比5月份加快5.2个百分点。
去年同期基数偏低,也是6月份利润增长加快的原因之一。
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的专家都认为,6月工业企业利润增速骤升,说明上半年定向微刺激措施成效渐显,政策效应还将持续。
“高铁、棚户区改造、核电等基础设施和房地产的投资,延伸到上游产业——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领域中。”范为说,这些大项目投资在6月对工业回升起到了明显效果。
三季度工业或继续反弹
“随着政策效应陆续地释放,积极因素在增多,工业发展向好的态势有望进一步显现。”工信部新闻发言人、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郑立新在7月24日的上半年工业通信业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说,当前我国工业发展的良好基本面没有改变。
工业主要指标持续向好的趋势,在年中显现。
仅从6月单月来看,除了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加快外,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也同比增长9.2%,比5月份加快0.4个百分点。此外,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为8.8%,增幅比一季度加快0.1个百分点。
“从6月工业数据以及上半年工业增速加快的趋势看,三季度,可能会达到工业增长的峰值,同时也会是全年经济增长高点。”范为说,一般而言,四季度对GDP贡献不大,因而三季度将会是经济反弹的关键阶段,而工业和经济增速基本也是同步的。
2013年即印证了工业前低后高、三季度突围的趋势。数据显示,2013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7%,其中四个季度增速分别为9.5%、9.1%、10.1%和10%,三季度工业增速达到了全年增长最高点。
7月的汇丰制造业PMI指数,便反映了工业三季度开门红的趋势。汇丰PMI初值52,创18个月最高,续第二个月制造业指数高于50的分水岭。
但与此同时,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的专家亦认为,后续工业运行的困难因素依然存在。
“尽管6月份利润增速有所加快,但上半年工业利润总体仍处于平稳增长状态,新增利润集中于少数行业的状况未明显改变。”何平介绍说,制约企业效益向好的因素依然存在。
他解读说,产出效率下降、存货增加、欠款增多等,是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的三大因素。
在范为看来,应收账款增多这一项,他们在调研企业中经常遇到,需要高度重视和关注。
“应收账款增多,在整个大中型企业都存在,趋势还在继续并未消减,将会对生产型企业构成隐患。”范为认为,在过去几年扩张后,政策进入收缩期,账面应收应付账款明显增多,一个企业破产,有可能形成多米诺效应,全部形成坏账。
此外,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投资与市场研究室主任曹建海(微博)也建议,应同时给予中小企业更多关注,中小企业因为资本有限,承担风险能力不如大企业,因而存在融资不足、融资贵的问题,“应该让企业发挥自主权,在市场充分竞争。”他说。
“尽管6月份利润增速有所加快,但上半年工业利润总体仍处于平稳增长状态,新增利润集中于少数行业的状况未明显改变。”何平介绍说,制约企业效益向好的因素依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