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行业动态>国企改革方案制定顺利 财团模式更受青睐

国企改革方案制定顺利 财团模式更受青睐

发布时间:2014-09-02阅读次数:来源:国建联信认证中心
   浙江国资改革方案修改完毕 或8月底出台
    广东国资改革加速竞跑 实施细则9月底前敲定
      自广东省8月18日正式出炉国资改革路线图后,全国已有过半省市出台了国资国企改革方案,涉及混合所有制、国资结构调整、产权制度、分类监管等多方面。地方层面国资国企改革的火热局面,让市场对国家版国资国企改革方案更为关注。
      21世纪网记者从接近国资委的人士处独家获悉,目前国家版国资国企改革设计方案制定总体顺利,纲领性的《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关于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总体方案》和《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方案》,国资委和相关部门正在加快研究制定步伐,如果进展顺利,有望年内出台。
      该人士表示,全面深化国企改革指导意见内容偏向于原则性、纲领性,进展相对较快,还将配套具体的改革细化落实文件。由于国资国企改革方案涉及多个方面和多个部门,如何协调各部门,达成统一共识将是现阶段的重点难点所在,改革试点的经验可能将成为重要依据。
      在国家版国资国企改革顶层设计进入关键阶段的背景下,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等于8月23日联合主办了国企改革研讨会,重要议程就是对国资国企改革顶层设计进行探讨,记者从会上获悉,通过优先股发展混合所有制、国有投资公司财团模式、赋予投资公司金融职能、加大公益类国企投入、取消对竞争类国企优惠等内容被重点提及,或释放相关信号。
      优先股将成混合所有制捷径
      无论是目前北京、天津、上海、广东、四川等省市公布的地方版国资国企改革方案,还是央企的“四项改革”试点,混合所有制改革无一例外都被作为重中之重,吸引民资参与国企改革更是被反复提及。
      以最新公布的广东省改革方案为例,广东省不仅重点描绘了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路线图,还为其设定了明确的时间表,提出到2017年混合所有制企业户数比重要超过70%。但是就发展混合所有制而言,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热情,和民营企业的“冷淡”形成了鲜明对比。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庄聪生在参加国企改革论坛时就坦言,今年他带队走访了12省、170多个民营企业,调研结果显示目前大部分民营企业对混合所有制改革都采取观望态度,真正实际行动的民企非常少。此外向社会资本开放示范项目的是实际效果也并不好。
      他表示,对于本轮混合所有制改革,调研中发现,民营企业在投资入股国企时,普遍诉求是要有一定发言权或者主导权,民企希望拥有决策权,不愿意纯粹当配角。
      对于混合所有制,民企有决策权的诉求,国企也有国资流失的担忧,如何在改革中对二者进行平衡?
      作为国资委“四项改革”中混合所有制试点央企的掌门人,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宋志平认为,推行优先股将可以成为进入混合所有制的一个捷径和突破口。一方面可以解决国有股的资产流失问题,并确保国有股有限获得股息和国有股优先权,另一方面还能提高对民营资本的吸引力。
      他表示,推行优先股可以有三种合作形式,一种是在民营企业中加入优先股,国资拥有优先权和有限处置资产的权利;另一种在混合所有制企业里,可以将一部分国有股量化成优先股,剩下的再拿出来,和普通股合作;第三种是把整个公司作为国家优先股,交给领导层或者是交给管理层,整个团队来经营可以交给民营企业也可以交给国企自己的管理团队。
      此前在今年三月优先股试点管理办法公布的时候,由于优先股具有在利润分红及剩余财产分配的权利方面要优先于普通股,优先股股东没有选举及被选举权,一般来说对公司的经营没有参与权,不能退股只能通过赎回条款被公司赎回等特征,不少专家就认为优先股的推出可以作为国有股减持的一种新渠道,能比较契合国资民资双方的利益诉求。
      而近日举办的国企改革研讨会上,包括十一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庄聪生在内的多位官方背景人士又再一次对此进行了力挺。
      庄聪生认为,推行国有资本在股份所有制企业中持优先股,对国企而言降低了交易的门槛,可以引来更多的民营企业参与竞价,提高国企股权的价格。对民企而言,则是以小博大,例如浙江有的地方把大型国企的50%资产作为优先股,然后把26%的股权卖给民企,民企只需要一半资金就可以掌握企业经营主导权。
      而郑新立虽然也认可优先股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独特优势,但他认为这项制度并不适合全面推广,配合其他特殊股模式,可以在媒体、国防等少数行业推行,做到虽然股权少,但是有特殊管理权限。
      国有投资公司或将更偏向财团模式
      对于发展混合所有制而言,民资和国资的关系,例如民资的地位和防止国资流失等问题一直是市场关注的焦点所在。而对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而言,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无疑就是市场猜测和想象的鸡血点。
      财政部7月底发布了2013年全国国有企业财务决算情况。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国有企业资产总额104.1万亿元,净利润仅1.9万亿元。国有资本使用效益较低的现状,使得社会对于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期待越发高涨。作为如此庞大资产的管理体系中关键一环,虽然目前大家对其知之甚少,但市场上却一直流传着关于公司模式猜想的传说。
      对于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未来会采取什么模式?市场上流传最广、也最为人接受的是新加坡的淡马锡模式。
      但宋志平却认为,未来国资委管理的投资公司将更接近三菱、住友财团模式,而不是以国有股权基金投资为主要特征的新加坡淡马锡模式。国内而言,将更接近中信集团,而非中投公司。因为国家并不是另给了一笔钱让投资公司去投资,而是在现有产业基础上组织起来的,日本财团的产业的整合模式更为契合。
      此前中国也有过不少向日本财团模式学习的案例,特别是近年来央企财团化拓展的趋势也较为明显,向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金融业拓展举措屡见不鲜。通常意义上日本财团模式有三个核心部分,分别是主力银行,综合商社和大型制造企业。运行的模式是通过横向联合,围绕全套完整的产业链,去构造产业、商业、金融一体化平台。
      但此前国企财团化常被评价为“走歪了的财团化”,在和中小企业捆绑发展,抱团对外发展、向外结合、注重贸易商权、平台化等方面都有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即使是宋志平所提到的中信集团,虽然被认为是最接近财团模式的企业集团,但在产业链整合和培育上能力也仍显不足,而且受限于金融政策,中信银行及集团的其他金融企业对企业进行融资支持及相关的服务支持居多,不能更深入地进入产业。
      对此,宋志平表示,现在实体企业发展的金融成本很高,改革中应该赋予投资公司金融职能,补足企业在资本运营方面的短板,这也是很多大企业想涉足金融的根本原因。
     “组建平台公司比较可行的方法是,把有产业链关联的若干个公司重组,同时产融结合,按照投资公司的架构来再造管理组织”,宋志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