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行业动态>国家认监委关于加快发展自愿性产品认证工作的指导意见

国家认监委关于加快发展自愿性产品认证工作的指导意见

发布时间:2015-12-15阅读次数:来源:国建联信认证中心
各认证认可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各直属检验检疫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各相关认证机构,各相关行业协会:
  自愿性产品认证是认证认可服务经济发展、传递社会信任的重要形式。目前,自愿性产品认证在服务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方面的功能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加快发展自愿性产品认证工作,是促进认证认可高技术服务产业跨越式发展的战略选择,是提升认证认可工作整体服务能力的要求,是促进产品创新、产业升级、推动结构调整、绿色发展、引导消费、进而助力“中国制造2025”的必要举措。
  为实现我国自愿性产品认证工作多领域、多层次、多元化健康有序发展,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认监委”)在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按照十八届五中全会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提出如下加快发展自愿性产品认证的指导意见。
  本意见主要针对一般工业产品领域。
  一、目标和原则
  (一)到“十三五”末,基本形成发展充满活力、规范有效、服务作用凸显的自愿性产品认证工作局面;5-10年内,形成一批社会公信、有广泛影响的自愿性产品认证品牌。
  (二)发展自愿性产品认证应遵循的原则:
  ——需求导向,推动发展。从服务引导消费、产品创新、产业升级、结构调整、社会治理等方面出发,最大限度地挖掘需求、培育需求、满足需求,推动发展自愿性产品认证工作;同时为政府转变职能、简政放权、社会治理创新提供技术支撑。
  ——质量优先,树立公信。以认证质量为追求,以技术能力为依托,以工作程序为基础,以风险防控为保障,提高认证有效性,树立认证公信力。
  ——激发活力、改革创新。发挥认证机构的技术特长、人才优势,依托专业能力、产业行业背景,以专长找市场,以特色求发展。创新认证模式,完善认证运作流程,改革认证管理方式。
  ——强化监督、多元共治。发挥法律规范、行政监管、认可约束、行业自律、社会监督“五位一体”监管模式的作用,加强产品认证诚信体系建设,形成政府政策推动、认证机构对认证结果负责、认证认可行业组织引导行业自律、企业自主选择认证服务、监管部门事中事后双随机监督、认证活动主动接受媒体及社会监督的共治机制。
  二、激发需求,培育壮大认证市场
  (三)适应产品发展要求。针对产品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扩展性、复用性、舒适性、易用性、可维护性等质量安全特性、使用功能挖掘认证需求;针对产品策划、研发、生产、流通、使用、回收、处置等不同阶段或全寿命周期开发认证需求;针对绿色低碳、节能环保、循环经济、区域战略等产品绿色发展导向发掘认证需求;针对产品整机、部件、功能、系统关键特性,应用测试、标定、分级、特性标识等多种形式满足认证需求。
  (四)适应企业提升需求。为企业量身定制个性化技术服务方案,帮助企业破解质量控制难题,更加注重指导企业在产品设计开发、试验验证体系方面的建设,引导企业应用卓越绩效、六西格玛、精益生产、质量诊断、质量持续改进等先进管理模式和方法,帮助企业提高质量在线监测、在线控制和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追溯能力、关键工艺过程控制水平,指导企业参与标准制修订工作,推动产品创新战略实施,激发企业追求管理和质量提升的动力,在传递信任的过程中帮助企业实现价值引领、价值传递、价值创造。
  (五)适应产业升级需求。推进工业产品质量提升行动,保障重点消费品质量安全,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技术服务支撑;适应互联网、物联网技术发展要求,适应智能制造技术发展要求,适应电子商务、智能物流配送发展要求,适应信息安全技术和产品发展要求,解决新兴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开发电子化、智能化、网络化认证标志标识应用技术,发掘认证需求、满足认证需求。
  (六)适应社会治理需求。重点围绕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服务体系,食品药品安全、生产安全、社会治安防控、网络安全等公共安全体系,防灾、减灾、救灾等应急管理体系,能源、经济、信息、国防安全等国家安全体系提供认证服务,鼓励政府部门、行业管理组织、大型企业集团、大型物流贸易平台等积极参与、共同制定认证方案,借助认证手段为产品提供保证,满足各个层次的治理管理需求。
  (七)服务“走出去”战略。识别发展外向型经济的认证服务需求,研究目标市场的准入制度、技术法规和认证标准,消除技术性贸易壁垒,推动我国重大装备、新能源、高端制造、传统加工等产业走向国际市场。鼓励认证机构发展海外业务, 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或业务推广平台,大力开发国际认证市场,尤其是配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推动沿线国家采信我国产品认证标准及结果。
  三、传递信任,着力提高认证质量和公信力
  (八)信守认证工作基本规则。自愿性产品认证必须严格遵循法律法规、认证标准、认证程序,切实做到认证检测过程规范有序、认证结果真实可信。
  (九)以认证结果传递信任。自愿性产品认证工作要以认证质量作为自身工作的生命线,以过硬的认证结果传递信任,通过产品最终消费者和使用者的感受认同树立认证公信力,创建认证品牌。以产品认证为载体,为产品最终使用者和消费者提供指引和服务,引导消费者理性、健康、绿色消费。
  (十)落实认证工作责任。认证机构要落实主体责任,建立质量责任追溯机制,自觉接受市场检验和社会监督,承担认证结果失实的直接责任和连带责任。公开认证产品对最终使用者和消费者的硬承诺,着力提升认证质量。
  四、激发活力,提升认证机构能力
  (十一)激发机构活力。鼓励认证机构发挥自身技术优势、专业特长、人才资源专长,依托自身擅长的产业行业背景,创新发展自愿性产品认证业务;鼓励具备产品研发优势、检测优势、应用研究优势、标准制修订优势的科研院所、检测机构设立认证机构或与认证机构合作,开展相关领域自愿性产品认证业务。
  (十二)鼓励全面创新。鼓励认证需求方、采信方和认证市场主体协同创新,合作开发适用的认证制度,探索市场接受的营销模式,大力创新技术标准、认证模式、认证流程方法,全面培育研发和市场能力。鼓励行业协会、产业联盟和社团组织运用认证手段实现管理目标和发展需求,积极引导和规范发展联盟认证、区域认证。鼓励社会资本依据国家相关政策,有序进入自愿性产品认证检测市场,鼓励认证机构拓展引资引智渠道,优化资本、管理、技术等要素配置,增强创新活力。在不违背认证规则与程序应公开获得原则的前提下,鼓励认证机构和认证方案所有者,利用法律和经济手段寻求对知识产权、版权和认证标识等认证核心技术的保护。
  (十三)提升服务能力。认证机构要与时俱进,强化认证增值服务,认证规则要更具专业背景、行业特色;评价手段要更科学合理、便捷多元;认证服务要更积极主动、专业细致;以开展认证工作为依托,增强对产品发展、产业发展的综合服务能力,提供产业政策制订、产品战略咨询、产品研发、标准制订、产品检验测试、产品使用功能评价等多方位的专业化服务。鼓励以认证联盟等方式共同开发认证项目、协调认证规范与认证模式、共同设计和使用认证标识。
  (十四)增强发展后劲。鼓励认证检测机构在技术、人才、资本、市场和服务等方面深度融合合作。鼓励相互持股,根据各自优势联合、兼并、重组,发展混合所有制的认证机构,实现认证检测一体化。鼓励对技术开发成果进行价值评估,转化为资本优势。
  五、优化环境,完善支持促进政策
  (十五)营造宽松的自愿性产品认证市场环境。凡是不违背政治、宗教、国家安全等方面要求的,国家认监委可以依据各相关行业管理部门行业发展与治理需要,建立和推动实施相关行业领域的自愿性产品认证制度或与相关行业管理部门共同建立与推动实施相关领域自愿性产品认证制度,认证机构积极配合落实。认证机构也可根据市场需求自行开展自愿性产品认证。国家认监委设立的统一信息平台将向社会发布经过其批准发布和登记备案的自愿性产品认证业务。
  (十六)扶持重点产业、重点产品认证业务。国家认监委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需求,制定和发布相关行业领域自愿性产品认证工作政策、重点支持发展的产业领域和重点产品。对认证机构开展相关自愿性产品认证业务给予扶持。加强市场宣传推广,提高认证产品市场占有率。
  (十七)完善配套服务措施。对于国内创新开展的自愿性产品认证业务,所需要的批准、登记、备案、注册等工作,国家认监委按照“把控底线、鼓励发展”的原则,便捷、快速、高效办理;对专业人员进入认证工作领域开通绿色通道;对于新开发的认证规则、规范、测试检验评价规程方法等,优化办理流程,提高备案效率。
  (十八)推动结果采信。开展自愿性产品认证,应当紧密配合产业主管部门、地方政府的产业政策,密切关注企业(客户)、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等对自愿性产品认证工作的需求。鼓励认证机构预先了解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行业组织、产业联盟、大型采购商对自愿性产品认证的需求,将其作为认证业务设计的重要输入,针对需求开发自愿性产品认证项目,吸收相关方共同参与自愿性产品认证流程构建,以结果采信为导向建立完善认证制度与实施程序,从而推动自愿性产品认证结果的采信。鼓励认证机构利用认可服务,提升运营质量和国际影响力,增进相关利益方采信认证结果的信心。
  (十九)完善认证相关标准。加大自愿性产品认证所依据的标准建设,鼓励认证机构开发认证技术标准,完善认证认可行业标准、认证认可社团标准、联盟标准;鼓励将有市场认证需求的国际标准、社团标准、联盟标准作为认证依据,为标准的制订、发布、实施、使用提供方便。
  (二十)加强国际合作。重点推动自愿性产品认证互联互通,拓展多边、双边的国际互认,与国际性认证认可组织建立合作关系。鼓励认证机构获得其他国家认证资质,推动国内外“一站式”认证检测服务,减少重复检测、降低企业成本。鼓励国内认证机构借力国际产能合作项目“走出去”,与上下游客户建立紧密型产业合作关系,与国外机构开展多种形式业务合作,发展国际化本土化业务,开拓海外市场。鼓励认证机构根据国内市场需求,主动引入国际组织、其他国家先进的自愿性产品认证业务。
  (二十一)大力宣传推广。要多角度多渠道多领域宣传推广自愿性产品认证工作,积极鼓励有关机构共同协商策划,形成宣传合力。通过电视、报纸、杂志、网站、微信等多种形式进行推广宣传。以消费者和大宗采购方为关注焦点,采用生动活泼、受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宣传推广工作。通过搭建信息发布、共享平台等方式推动消费者认可认证产品、推动市场采信认证结果。依托“一带一路”、FTA(自由贸易协定)等多双边合作机制,组织认证机构和相关利益方加强自主创新认证品牌的对外宣传,提升我国认证品牌的国际声誉。
  六、多元共治,凝聚共同推动发展合力
  (二十二)加强组织领导。按照“统一管理、共同实施”的原则,国家认监委在推进自愿性产品认证工作中,将进一步加强与各行业部委、地方政府的合作,加强组织领导,创新监管服务,完善发展环境。进一步贯彻《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推动建立统一的绿色产品体系。鼓励有关行业协会和认可机构、认证机构、科研院所、检验检测机构共同参与,研究制定推动自愿性产品认证发展的措施办法,协调解决自愿性产品认证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对于出现问题或突发舆情事件,要建立快速反应处置的工作机制,加强风险管控,积极引导舆情正面宣传。
  (二十三)多元共治。推动自愿性产品认证工作发展,要依靠全社会的全员参与,实现多元共治。要建立认证机构、认证人员、获证企业、最终用户的关联制约机制、风险责任机制,防止某个环节因为过度逐利可能出现的问题。行政监管、认可约束、行业自律等方面在强化服务的同时,强化必要的干预约束机制。认证机构要公开认证产品标准、程序、方法、结果,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二十四)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要强化对认证过程的监管,确保认证工作规范有序;对于认证结果进行监管,对不符合认证要求的产品进行处置,追究认证机构责任。运用大数据加强和改进认证市场、认证产品监管。对违规违法行为建立黑名单制度,公之于众,理顺畅通认证机构、认证人员退出机制。
  (二十五)加大风险防控。鼓励认证机构建立完善内部治理机制、责任传导追溯机制、风险防控机制。建立自愿性产品认证责任保险制度,引入第三方责任保险机制,增强认证机构承担执业责任风险的能力,以市场化方式推动最终产品消费者和使用者建立对认证产品的信心。
  发展自愿性产品认证,打造制度品牌和机构品牌,实现认证认可“传递信任、服务发展”的本质属性,是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认证认可事业发展的重心工作,只有社会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和全员参与,才能使我国自愿性产品认证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节奏合拍,才能更加彰显认证认可的地位和作用,才能真正实现自愿性产品认证工作“十三五”跨越式发展目标。
  以上指导意见,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国家认监委
  2015年11月26日
 
来源: 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