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行业动态>陶瓷行业在新形势下需顺势转型陶瓷行业在新形势下需顺势转型
发布时间:2017-02-27阅读次数:来源:国建联信认证中心
陶瓷行业在新形势下需顺势转型 |
|
摘要:
作为全球最大的陶瓷砖生产国,我国陶瓷砖产能约占全球总产量的48%,约占全球出口总量的41%,近15年来中国的陶瓷砖产业推动着全球瓷砖的发展。但2016年1-12月出口两位数的下降以及量价齐跌的现象,不仅仅是我国的陶瓷十大品牌生产企业要引起重视,同时相关政府机构、行业组织更应高度关注。 |
|
作为全球最大的陶瓷砖生产国,我国陶瓷砖产能约占全球总产量的48%,约占全球出口总量的41%,近15年来中国的陶瓷砖产业推动着全球瓷砖的发展。但2016年1-12月出口两位数的下降以及量价齐跌的现象,不仅仅是我国的陶瓷十大品牌生产企业要引起重视,同时相关政府机构、行业组织更应高度关注。
问题出在哪里
一是转型压力巨大,陶瓷行业处于低迷态势。2016年,在房地产行业结构性调整下行背景下,陶瓷产业异常不景气。对外,市场萎缩、销售下滑、竞争惨烈;对内,环保高压、创新不足、资金断裂。陶瓷企业正处在新一轮发展周期最艰难的时刻,多家大型企业宣布退市,更多企业则因爆仓和环保压力而开工不足,广东、江西、湖北、四川等产区频频爆出陶企被清算、被***、被围堵,陶瓷行业生存状况令人堪忧。
二是产能过剩,陶企谋变转型迫在眉睫。据了解,陶瓷产能过剩高达40%,由于很多中小型陶企盲目生产导致库存高企,未来五年,陶瓷行业削减产能将到达三分之一以上。作为我国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广东成为陶企倒闭的重灾区,近两年仅佛山就有20家知名陶企倒闭。未来或有更多的陶企倒闭,行业将迎来大洗牌,重压之下的陶企不得不在产品升级和转型上加快步伐,适应新的环境。 三是受反倾销措施和技术贸易壁垒的双重制约,出口受阻。近些年,欧盟、韩国、菲律宾等12个国家及地区透过征收反倾销税抬高中国瓷砖成本、削弱中国瓷砖竞争力,保护本国企业。2016年5月、7月和8月,墨西哥、巴西和阿根廷先后对中国瓷砖发起反倾销调查,拟征收从35%到264。1%比例不等的关税。仅2015年我国陶瓷主产区广东佛山就遭遇反倾销调查7起,涉案金额2。99亿美元,涉案企业497家(次)。近年来,马来西亚、厄瓜多尔、菲律宾、泰国、印度尼西亚、沙特等多国也针对陶瓷产品不断制定新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对我国的陶瓷出口产业造成不利影响。 四是全球陶瓷砖生产布局发生重大变化。近年来,除意大利、西班牙陶瓷砖生产强国以外,巴西、印度、越南、印度尼西亚、土耳其、伊朗、墨西哥等国陶瓷砖产业发展迅速,除中国外,排在世界前十位的生产国陶瓷砖年产量占了总量的34。50%,印度、越南、印度尼西亚等相对生产成本较低的国家,价格比中国的陶瓷砖更具竞争优势;同时在欧洲经济危机压力下,意大利、西班牙等欧洲高端陶瓷砖品牌开始降价出口,中国的陶瓷砖出口市场受到两面夹击,空间越来越小。 五是恶性竞争加剧,产品同质化严重,品牌价值低。我国陶瓷出口企业行业自律性较差,行业竞争无序,竞相以压低价格、降低成本的方式争夺客户市场,有的贸易公司急于打开国际市场,为了拿到订单,甚至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出口,透过出口退税来弥补成本,导致整个陶瓷出口行业恶性竞争十分严重,出口利润不断下降。同时,我国陶瓷行业同质化现象泛滥,对于热销产品一拥而上,缺乏企业自身创新潜力,在研发方面的投入也和发达国家的企业相差甚远。 六是国际需求发生变化。长期以来,我国无釉砖类别中的抛光砖以高性价比的优势在世界陶瓷砖出口方面占据着重要地位。但是随着人们对建筑装饰的安全要求、装饰效果等要求越来越高,抛光砖不防滑、花色相对单一、耐污染性差等缺点就凸显出来,而防滑、表面纹理多样化,装饰效果丰富的釉面砖越来越受市场欢迎,釉面砖已成为国际市场上的主流。 推荐
一是降低产能,去量保价,加大投资。提升在设计、色彩、功能、品牌等方面的追求,满足市场新需求,在产能过剩和市场竞争加剧的双重压迫下找到商机; 二是深化出口陶瓷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完善技术贸易措施应对服务体系,逐步提升产品质量,建立全球化的品牌,制定陶瓷国际标准,为行业跨越国外贸易技术壁垒和贸易便利化带给优质公共服务; 三是引导企业加大新产品研发力度,改变目前陶瓷砖行业产品同质化的问题,增强自身竞争力; 四是引导和规范行业自律,促进中小企业抱团发展和有序竞争,支持行业加大高端产品的研发设计投入与转化应用,保护好知识产权,为加快转型升级和占领价值链高端创造良好环境。 五是发挥商务、检验检疫等多部门的职能作用,加大对国外贸易救济保护措施的研究应对与交涉力度,全力维护行业的合法权益。 |